新馬簽訂的兩份水供協定,首份協定有效期為50年,將在8月31日期滿,至于第二份協定有效期,將在50年后,于2061年期滿。
新加坡建國初期幾乎完全依賴從大馬進口食水。兩國在1961年簽訂兩份水供協定。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一名學者,昨天在“新加坡國際水資源周”對話會上表示,新加坡預計在2035年,就能達到水供自給自足。
對此,李顯龍總理說,這不意味著,我國會提前停止向大馬進口食水。
“水供協定是新加坡建國的一份神聖不可侵犯的文件。我們獨立時的其中一項條款,就是馬來西亞保證柔佛會繼續供水給新加坡,直到2061年。那是絕對不能改變的。”
他表示,由于“某個鄰國”不時有人恫言切斷對新加坡的水供,我國自1965年獨立以來,便高度重視水資源問題。
“我們把水資源視為影響國家存亡的要素。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脆弱,也知道這可能影響國家安全,我們一定要達到水供自給自足,並為達到這個目的而不斷想方設法。”
淡化海水新生水產量逐增
政府計劃到了2060年,通過淡化海水和新生水的產量,來提供全國總需求的80%。
李顯龍說,淡化海水和新生水的產量,將分別提高至佔全國總需求量的30%和50%。
“我國管理水資源的故事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政府和國人的努力,以及考慮怎么為水供定價。我國也充分利用先進科技。”
他舉例,政府早就想把濱海灣變成蓄水池,但早期新加坡河髒得連魚兒都找不到,難以想像河裡的水可以飲用。不過,政府還是耐心地展開多年的清理河道運動,到了后期反向滲透科技成熟了,政府便能運用這項科技,來使濱海灣的水變得可以飲用。
進口水、雨水、海水淡化及新生水,是新加坡的4大水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