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8日星期一

奧地利森佩理特(Semperit)逾6億全購利得股份(LATEXX) ‧手套業併購風吹起



全球游資蜂擁而至,令國際企業更有能力大舉併購,大馬手套業在國際上舉足輕重,分析員相信,大馬所有手套業者都可能成為國際企業的併購目標。
大馬手套業領航全球
Areca資本首席執行員黃德明表示,長期以來,大馬原產品製造商是國際企業擴大事業藍圖的對象,大馬的棕油和橡膠生產聞名,但相對受條例限制和面對印尼競爭的棕油業者,橡膠業者較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大馬手套業者一直是受世界矚目的領航者。
他表示,海外企業延伸觸角至大馬企業的方式有兩種,藉創業投資自大馬業務受惠,或大舉收購以尋求控制權,若是前者,相信大馬所有手套業者都是潛在目標。
“不過,若海外企業尋求的是控制權,可能所剩機會不多,因為大馬大部份手套業者都是由創辦人所有,除非股權鬆散,才會令國際企業有機可乘。"
他坦言,頂級手套(TOPGLOV,7113,主板工業產品組)、速柏瑪(SUPERMX,7106,主板工業產品組)、賀特佳(HARTA,5168,主板工業產品組)、高產尼品(KOSSAN,7153,主板工業產品組)脫售股權的意願不高,因為如果股東有意售股,就不會如火如荼地拓展生產線,驅動業務成長。
隨利得股份“名花有主",剩下的穩大(ADVENTA,7191,主板工業產品組),早前獲大股東獻議以3億2千零85萬零117令吉或每股2令吉10仙代價全面收購,大股東有沒有“出場"的意願,可能才是婚事能夠成事的關鍵。
英特太平洋證券研究主管馮廷秀表示,大馬手套業不僅在國內市場站穩駐腳,在國際市場也打響名堂,隨國際橡膠業者掛起整合風以加強國際地位,相信手套業的併購風依然活絡。
近期原產品價震盪也促使製造業者擬轉型為分銷業者,加劇手套業的整合風。
馮廷秀坦言,製造業者面臨乳膠價和匯率震盪的挑戰,然而若轉型為分銷商,賺幅將更穩定。
“領域競爭激烈,令較小規模的業者因難和大企業競爭,而被迫踏上整合路,惟股東是否願意`出場’,也是市場的焦點。"他相信,大型的手套業者仍將藉自身的能力拓展業務,整合的可能性不大。
每股出價2.30令吉
溢價28.5%
森佩理特旗下森佩理特投資亞洲,分別以每股2令吉30仙(0.58歐元)和1令吉77仙(0.45歐元),收購利德股份的股票和憑單,該公司在全面收購利得控股後,將無意保持利得股份的上市地位。
配合此重大宣佈,利得股份今日暫停交易,該股上週五掛1令吉79仙。
股票獻購價每股2令吉30仙,相等於利得股份10月5日閉市價溢價28.5%,同時較1個月加權平均價高36.9%;憑單獻購價1令吉77仙,則分別較10月5日閉市價和1個月加權平均價,溢價36.2%和50%。
利得股份主席兼首席執行員劉木德已和森佩理特投資亞洲進行銷售協議,以全面脫售6千500萬股股票(29.3%)和3千500萬單位的憑單。儘管如此,劉木德同意,保留為利得股份的首席執行員。
森佩理特投資也已和利德股份的其他8名股票和憑單持有人簽署買賣期權協議,這些股東共持有利得股份的2千令20萬股股票和960萬單位的憑單。然而,該買賣期權協議受森佩理特和劉木德之間的買賣協議牽制。
據悉,森佩理特已以2億7千500萬令吉,自利得股份的核心股東攫獲47.3%的股權,因此,將對其他未收購的股票和憑單展開自願性有條件獻購,惟收購計劃仍需等待大馬證券監督委員會批准。
若全購利得股份,森佩理特需耗資多達1億5千200萬歐元(約6億零300萬令吉)。這項收購符合森佩理特提高在成長市場和原裝生產商(OEM)製造領域的足跡,以多元化市場。
森佩理特相信,該收購能夠為雙方增值,同時創造顯著的協力效益,提高森佩理特在全球的市佔率和強化產品供應。
森佩理特:鞏固全球地位
森佩理特首席執行員湯姆斯費赫曼表示,這項收購符合公司在亞洲多元化生產的目標,公司能夠在大馬的手套業奠定地位,反觀,利得股份也能夠自國際的分銷網絡和銷售團隊中受惠,以進一步成長。
“此舉助森佩理特顯著鞏固全球領航的手套業者地位,也助森佩理特達到在2015年前生產230億隻手套的目標。"
隨收購價具吸引力,森佩理特相信,利得股份的股東和憑單持有人,有意在無需承擔仲介和其他交易成本下,以溢價釋放投資。
森佩理特是國際著名的橡膠製造企業,主要發展和生產醫療核工商領域的專業塑膠產品。該公司於1824年在維也納成立,目前在歐洲、亞洲和美國,已擁有超過21個生產設備。
利得股份是大馬最大的醫療手套業者,同時在全球居第六大。該公司擁有6家製造廠房,目前分銷手套至80個國家。
得股份去年曾先後接獲Navis亞洲的收購獻議和YTY工業的合併計劃,但計劃皆因無法達成協議而胎死腹中。
干預膠價行動難奏效
手套業續綻光芒
儘管包括大馬在內的全球3大橡膠生產國可能攜手干預市場以穩定膠價,分析員相信,此舉知易行難,不會對手套業者帶來立即衝擊,該領域前景依然一片亮麗。
根據《路透社》,全球主要橡膠生產商,泰國、印尼和大馬已設立機制,以在膠價跌破每公斤2.70美元時進行干預。消息指出,該機制的指標價未定,但基於這3大國家的橡膠業者皆為小型農夫,當局必須儘快反應,大馬政府仍未立即證實該消息。
膠價近期震盪
近期膠價震盪成了市場焦點,儘管泰國早前設立機制以穩定膠價在每公斤3.92美元,但似乎未成效,膠價依然節節敗退,此次3國攜手干預膠價,恐也面臨一定挑戰。
僑豐研究指出,馬印泰3國出手干預可能面對一些困境,主要是大部份橡膠生產商為小型農夫,加上橡膠是國際金融市場交易活絡的原產品。
僑豐表示,減少產量意味削減小型農夫的收入,除非政府擁有完整的計劃作為津貼,否則難干預,同時因市場也開放給投機客,所以,若市場唱淡膠價,當局可能難以支撐膠價。
儘管乳膠價佔手套業者生產成本近60%,僑豐相信政府的干預,不會對手套業者造成立即影響,因橡膠干預價每公斤2.70美元(約8令吉24仙),意味乳膠價約1.62美元(4令吉94仙),比較目前乳膠價為6令吉以上。
而且,即使泰國的機制成功,同時以每公斤3.92美元來穩住膠價(相等於乳膠價每公斤2.35美元或7令吉17仙),仍符合僑豐2012年的乳膠價預測,因而不會左右業者的估值。
另外,乳膠價近期自8月每公斤5令吉26仙,反彈22.1%至6令吉42仙,引發手套業者賺幅可能收窄,淨利受衝擊的隱憂,惟隨乳膠價仍在每公斤約6令吉至7令吉間徘徊,僑豐相信仍是可管理水平,不足為憂。
乳膠價飆升
業者轉嫁成本
“實際隱憂是乳膠價飆升至極高點,最終導致業者必須啟動轉嫁成本機制,同時動搖分銷商和使用者的購買意願。"
乳膠價近期反彈,可能因3大生產國減少出口並再植樹木,加上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發酵、泰國的大雨和中國因黃金周假期而重新囤貨。
僑豐保持膠手套“加碼"評級,歸功於先進國家的手套需求持續強穩,新興國家隨衛生意識提高的需求成長、手套公司近期業績皆表現不俗。


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